close

  復建的石井河小碼頭。記者顧展旭 攝
  張之洞曾在此建立石井兵工廠為甲午海戰供槍炮
  本報訊 (記者張丹羊 通訊員周園、許旭佳)120年前的今天,中日甲午戰爭爆發。在廣州白雲區石井石沙路海軍橋畔,一塊雕刻著文獻資料的黃蠟石於前日正式呈現在市民面前。歷經三個月,石井河小碼頭遺址復建竣工。同時為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,來自海軍陸戰學院的60名學員現場莊嚴宣誓。早在一百多年前,自洋務派代表性人物張之洞在此建立石井兵工廠起,海軍陸戰學院所在的這片土地便與軍事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  歷史:與名人有緣分
  “甲午海戰時,石井兵工廠作為後備力量,是槍支彈葯供應基地之一。”海軍陸戰學院一名軍人坦言,學院所在地被打上了深深的“甲午烙印”。
  1886年,清朝兩廣總督張之洞在石井購地31畝,支銀1.73萬餘兩,籌建槍彈製造廠。1887年建成投產,稱製造西局。這是廣東最早的一家純華資官辦工廠。
  據介紹, 辛亥革命以後,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聯軍總部於1919年接收了石井兵工廠。至1924年,石井兵工廠可生產各種口徑毛瑟槍、步馬槍、輕重機關槍、手槍等十五六種,以及上述槍支所用子彈,還可生產飛機炸彈、迫擊炮彈、地雷、手榴彈等10多種。每月平均生產槍支900餘支,各種子彈70萬發。
  1977年,海軍第二水面艦艇學校在此創建成立。去年,該校調整改建為現在的海軍陸戰學院。
  在廣東近代革命史上,沒有哪一個兵工廠像石井兵工廠一樣與名人有“緣分”。海軍陸戰學院軍人梁勇列出一串名單:孫中山、宋慶齡、廖仲愷、毛澤東、周恩來……據介紹,1924年4月15日下午,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在林森、陳友仁、馬湘等20餘人的陪同下,乘船從珠江進入石井河,下午2時30分抵達石井兵工廠視察,並對工人訓勉,著重強調“工人對國家的責任”。
  展望:紅色旅游新亮點
  三個多月前,海軍陸戰學院在白雲區政府的協助下開始對石井河小碼頭進行復建。如今,石井河小碼頭遺址復建竣工並向市民開放,且已成功申請列入廣州紅色文化旅游導航地圖。這意味著該地將成為廣州紅色文化旅游的新亮點。
  海軍陸戰學院政治部副主任周曉寬透露,下一步學院將啟動廣東兵工總廠陳列館項目建設。按照規劃方案,陳列館為三層建築,占地面積約為10畝。“小碼頭二期復建工程也即將拉開序幕。”周曉寬說,他們還將對1924年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來“廣東兵工總廠”視察時所搭乘的小火輪進行復建。  (原標題:石井河小碼頭復建成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f62sfvs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